分享
生命故事講堂
《一回首:找自己 二回愛:愛自己》
演講人:賴佩霞 老師
日期:2013年05月09日
時間:19:00 PM~21:00 PM
地點:清華大學合勤演藝廳
記錄:周鴻宇、楊元安
攝影:楊承樺
講座影像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 v=HiGo_UT3GF4
講座摘要
賴佩霞老師和自己的兩個女兒,擁有著朋友般的親密關係。賴老師認為孩子有犯錯的權利,因此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她都盡可能地做到不干預。但她和孩子的相處模式,看在理科出身、且在竹科擔任工程師一職的丈夫眼裡,卻老是嫌她太寵溺;看在周圍其他母親的眼裡,更是不以為然。而賴老師說:「在面對這些雜音、非議的時候,我是憑藉著自己的學理背景,從學識中找到了支持下去的力量。」
其實,孩子的成長就是自己的成長。賴老師回憶,在大女兒三年級和小女兒讀幼稚園的時候,她曾要求她們讀書。這讓賴老師自己有了大夢初醒的感覺。因為接觸心理學,她知道:若想求別人改變,不如先求自己改變吧!於是,賴老師也開始要求自己學習。而在求學的過程中,她也幸運發現了自己的熱誠。至今,賴佩霞老師正在攻讀國際關係的博士學位,她也熱愛著求學過程中,和同窗、老師的互動,更從中感到充實、開心。
對賴老師而言,她從小是單親,靠著母親一手帶大,這使得她孩提時期不懂得人際關係的應對進退,又怕家裡的母親操心,於是遇到挫折、難過的時候,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小時候,賴佩霞女士靠著音樂得到療癒;求學時期,則透過藝術抒發情感。長大了,當母親的財務狀況開始出現問題,母女兩個的關係也日漸緊繃。而這,也促使賴佩霞老師開始工作、展開了自己的歌手生涯。
「成名什麼的,我真的沒想過。」賴老師自白:在演藝事業中,自己不曾真正用過心。直到有一天,自己也開始組織家庭、接觸了心理學和心靈修行,才真正發現了自己的「心」。賴老師提到,她現在正努力完成自己的博士論文。在賴老師經過了喪母、離婚、及自己帶孩子的生活之後,她才真正懂得了慈悲心、同理心;懂得去放下、懂得去原諒。她知道,要真正做到慈悲,就必須要完整地釋放出過去所有的傷痛。賴佩霞女士的父親曾是美軍,於是她選定自己博士論文的主題,為美援後台灣人的美國觀。這不僅僅只是她學術上的研究之旅,更是她送給自己的一趟尋根之旅。藉著尋根,賴老師期望自己能更貼近自己、更知道自己的源頭,然後學會去感恩、珍惜這一路上所有的歷鍊。
賴老師認為,因為單親家庭的緣故,自己是生長在一個負面的環境裡的。而她也時時惕勵自己、告訴自己:我絕對不能只是這樣。於是,在經過二十多年的身心靈探索,賴佩霞女士領悟到:「不要怕進入悲傷,因為愛和力量,往往藏在悲傷的裡面。」透過更加了解自己的「根」,人們才能越感恩過去。而感恩,就是一股最大的力量。這股力量,可能會讓你和父母之間變得和諧。賴老師說,子女對於自己的父母,通常有著無意識的忠誠。就像父親脾氣不好,也許你的脾氣也不會好。而賴老師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歸因於愛。因為你愛你的父親,所以才重蹈他的覆轍。「只是很少人參悟到這個層面罷了。」賴老師說道。
賴老師更舉例說,如果你的母親生命過得哀傷,你敢快樂嗎?如果你快樂,這就好像是背叛了自己的母親一樣。所以,賴老師總結說道:「唯一的方法,就是人人都回歸本位。」透過徹底的了解、尊重、自重,進而去讓自己改變,一步步讓自己變得仁慈,你就能回歸到最原始的純淨;過生活,自然也會更有力量。
對談部分
Q1:硬漢的示愛方式,常讓接受者有所誤解,這其實會讓硬漢很心痛,那該怎麼辦?
A1:硬漢式的愛,講直白一點就是「不會溝通」。而人如果只有一種溝通方式,人生其實是很無趣的。換一種四兩撥千金的方式,達到智慧溝通,會讓對話更貼近光亮。心柔軟了,關係就柔和了。
Q2:賴老師說要與自己對話、處理自己的情緒。想請問,究竟哪樣才算是好的 model 呢?
A2:沒有所謂的好的 model。重點是,別人自己想過怎麼樣的人生。
Q3:賴老師說沒有人可以阻撓我追求幸福,但我覺得有,就是家人。與家人的關係就像是契約,賴老師的看法是?
A3:小的時候當然是全盤接受父母的期望,長大之後再完成自我的夢想。像我的話我當然是就叫小孩去撞得頭破血流,而我們的責任就是在家等他們如果受挫時可以回來。
Q4:像我的話,我沒有人溝通,想問賴老師都是找誰溝通的?
A4:早期我也沒有人溝通,我都是靠音樂與畫畫療育,後來才慢慢接觸心理學的。現在我發現,光是傾聽也是溝通的一種。
Q5:社會的價值觀並不是非常認同將情緒暴露出來,賴老師覺得?
A5:有情緒是沒有問題的,但丟給別人或吞下都不好。那就像 bad fire,燒到別人也燒到自己。不需要壓抑情緒,但也不可以操縱他人、刺傷他人。要學習自我調整以及道歉。
現場觀眾提問
Q1:愛情與自由的關係,賴老師的看法是?
A1:這就要看是婚前還是婚後了。
Q2:有什麼調適情緒的方法?
A2:可以打枕頭、運動、與他人聊天,但是找誰會是很重要的一點,我的建議是可以找諮商師。
Q3:有什麼處理情緒的大原則?
A3:不要陷入情緒的泥沼,不要把自己的情緒交給他人控管。
Q4:如何培養溝通力?
A4:生氣時不要說話,保持尊重與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