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欄-Google與魔鬼的靈魂交易
2010-02-09 中國時報 【郭崇倫】 
放大

網路搜尋巨霸「谷歌」(Google,見圖,美聯社)自從一月初,為了中國駭客攻擊與網路言論自由問題,與北京槓上,到現在僵局未解。
 
     網路搜尋巨霸「谷歌」(Google)自從一月初,為了中國駭客攻擊與網路言論自由問題,與北京槓上,到現在僵局未解。可是根據華盛頓郵報獨家報導,Google目前正與美國國防部的國家安全署(NSA即National Security Agency)達成網路安全合作協議。

     這件事引發網路譁然;因為Google為了抵抗駭客,把自己委身於另一個更大的黑暗力量的保護。這種與魔鬼的靈魂交易,雖然出於無奈,但卻令人寒心,而其背後則隱見網路大戰的硝煙。

     NSA的規模,龐大到難以想像;全球雇用人數高達六萬人,每年預算超過一百億美元,遠遠超過中情局與其他情治機構的總和。其中,網路安全部門,據說優先網羅了全國第一流的電腦怪胎。

     NSA的前身是軍方密碼編製與解密單位,一九五二年由杜魯門創建。冷戰期間,在海外建立起代號「梯隊」(Echelon)的龐大監聽網,當時各盟國都加入作業。美國與中共互設聯絡辦事處後,NSA也在新疆設立監聽站,蒐集蘇聯資訊,情報由兩國分享。

     台灣與NSA的對口單位是國防部電訊發展研究室。在無線電短波通訊時代,林口台地設有高聳的監聽天線,專門用來截聽中共沿海通訊。數位通訊時代,NSA把蒐集的大陸情資,使用衛星加密傳輸資料給台北,台北則提供關鍵字與情報背景,協助NSA把有用的情資篩選出來。

     NSA過去惡名昭彰。原本其規章明訂僅止於收集外國訊號情報,但是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後,在白宮授權下,開始祕密蒐集國內恐怖嫌犯的情資,監聽電話、截讀電郵。後來被媒體揭發濫權,電影《全民公敵》就在影射NSA無法無天。

     進入網路時代,傳言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中有後門,供NSA在必要時,可以進入Window軟體的電腦;二○○八年也傳出Google參與NSA的「反恐監聽計畫」,但遭到Google否認。

     NSA對Google龐大資訊的處理能量,欣羨多年;現在主動送上門來,當然見獵心喜。問題是Google為何要跨越倫理防線,與情治機構合作?

     多年來,Google一直秉持著的「不為惡」(Do No Evil)信條,不做極權政體、黑心企業的幫凶。這次為了駭客攻擊Google,不惜要退出中國市場,贏得舉世網民的尊敬。

     但是如今Google竟主動請求聲名狼藉的NSA協助,是不是意味著它將對NSA開放顧客搜尋的資料,或是讓NSA窺探個人Gmail中的內容?Google對此強烈否認,宣稱目前協議僅涉及NSA協助評估目前軟硬體的弱點,其次,NSA協助「辨認」駭客攻擊的手法,好找出防禦的方式。

     現在網路世界正在熱烈討論Google與NSA的「不神聖同盟」。有的人認為,Google很難守住這條界線;有鑒於NSA的前科,個人隱私一定受侵害。但也有人卻認為,現在已經進入「全民網路戰」的時代,民營企業、公用事業都可能是駭客攻擊目標;譬如國家電網如果遭到攻擊,導致部分地區停電,會引發大混亂,網路戰必須提升到「新冷戰」的高度來重視。

     Google與全世界最大的情報蒐集機關合作,可能是不得已的。目前,與北京交涉過程中,Google還是需要仰賴美國政府的力量;歐巴馬政府深知資訊網路業是美國少數競爭力最強的產業,在樂於協助的同時,也希望Google能在資訊安全方面合作。

     而美國各軍種也正陸續成立網路司令部,將來更將整合為一。這與解放軍要成立網軍,思考如出一轍。在網路戰無遠弗屆的衝擊下,不分前線後方,不分民間軍事目標,必須軍民一體。

     如果未來趨勢真的是如此,民間要靠政府,政府要動員民間,網路世界的獨特性何在?那個和平、沒有國界的樂土,就將隨著Google而沉淪了嗎?(chenlungkuo@yahoo.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媒體與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