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黃哲斌、何榮幸╱台北報導 2009-07-25 02:49 調整字級:     
中國時報【黃哲斌、何榮幸╱台北報導】

台灣政壇瘋網路,輔大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認為,檯面上政治人物無論是玩噗浪、推特,或是藉由網路平台發聲,「都只是想宣傳想法,或談些生活瑣事」。他建議,這些新工具並不適合單向文宣,卻是聆聽草根聲音、真誠對話的絕佳管道,也是探求民意、政治判斷的最佳溫度計。
本身是網路重度使用者的陳順孝表示,台灣政治人物的最大問題是「從不相信群眾智慧」,即使在網路上,還是希望「大家聽我講」。然而,網路是雙向對話、形成自發組織的場域,「真誠、參與感」才是網路政治的先決要件。
陳順孝強調,許多政治人物拚命想學歐巴馬,卻忽略了「歐巴馬本來就是黑莓機、推特的重度使用者」,因此,他能以網路人的思考模式,去決定選戰或治國策略;傳統政治人物若只學到皮毛,很難讓人覺得有新意。
陳順孝期待,國內政壇若能藉由噗浪或推特,與網路社群高度互動,假以時日或許能改變思維,理解「網路讀者不再只是一群受眾,而是具有群眾智慧的社群」,或許更能打開腦袋,讓網路意見成為自己政治判斷的基礎。
陳順孝舉例,從我投綠黨、搶救樂生、野草莓學運到最近的反對農村再生條例運動,台灣的網路社群已浮現逐漸成熟的政治潛能,政治人物若能傾聽這些力量,與他們真誠互動,才可能真正理解網路政治世代。
曾深入研究歐巴馬網路策略的部落客徐子涵表示,網路社群將影響下一世代的政治與選舉形態。他舉例,Facebook有兩億五千萬名會員,相當於全球第八大經濟體的人口,卻只需要九百名員工,就能建構起龐大的資訊及人際網絡。
即使如此,徐子涵提醒,不同科技工具的功能各有局限,FacebookTwitterPlurkYouTube、簡訊、部落格,有的適合當媒體,有的適合經營社群,必須小心區隔,作好風險控管,才不會有錯誤的想像與期待。
徐子涵認為,歐巴馬陣營約已開發七、八成的網路動員力;相形之下,台灣政治人物不管是治國周記或綠營玩噗浪,「都還像是嬰兒」;他提醒,即使歐巴馬本身就是熟練的網路使用者,他仍有一群來自GoogleFacebook的科技策士,不但幫他打選戰,還跟他一起進白宮,為他打理網路動員、文宣與組織事務。
徐子涵表示,台灣政治的運作概念還停留在「樁腳」與「團隊」,缺乏網路「會員」的操作概念。他建議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是先觀察」,熟悉網路文化與科技工具後,「找一個稱職的資訊長」,許多技術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同時避免再鬧笑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媒體與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