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新聞/聯合報  發佈時間:2008/2/21 下午 03:17:33              

梅竹賽 清交忙暖身

 

梅竹賽 清交忙暖身


清大吃餃 交大烤蛙唱卡拉 

【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停辦一年的清華與交通大學梅竹賽即將於22932舉行,暖身活動充滿「火藥味」,交大學生已舉辦夜烤「青蛙」卡拉OK,清大學生昨天吃「餃」子又破「竹」,把活動名稱掛上諧音消遣對方。但清大校長陳文村與交大校長吳重雨都相信,這將是君子之爭。
  梅竹賽已舉辦40年,去年因運動員資格問題談不攏停賽,不少師
生認為很可惜,今年的「戊子梅竹賽」,兩校籌委會與諮議委員做過多次協商,終於將恢復比賽。
  梅竹賽於民國58年開賽,梅代表清華,竹是交大,傳統正式競賽
項目是11項。今年,因清大男排隊不願簽訂兩隊競賽規定,經臨時諮議委員會核定棄點,男排不比,清華已先輸一點;其他還有表演賽。
  今年梅竹賽由清大主辦,昨天兩校合開記者會,宣告起跑,交大
近幾年氣勢旺,已連霸5年。
  記者會後,清大校園舉辦開戰造勢活動,校長陳文村與副校長葉
銘泉、主秘王茂駿、學務長賀陳弘及總教官周易行,合吃餃子,
比喻吃「交」,陳文村說:「要終止交大五連霸!」
  戊子梅竹賽賽程是:29日下午130分在清大田徑場開幕,接續有
田徑、女桌、男桌、劍道、男羽賽;31上午橋藝、棋藝、女
網賽,下午男網、棒球、女籃、男籃賽;32上午橋藝、女羽
、辯論賽,下午足球、女排賽,晚上8時,在清大體育館閉幕。
  因為正逢梅竹40年,兩校還規畫了「大四喜」活動,包括喜上梅
(竹)稍、梅竹齊心拔山河、友誼長跑、梅竹護照喜相逢等,展
現兩校情誼。
  梅竹也規劃了蚊子電影院、名人演講、遊行和演唱會,邀新竹市
民參與。
  梅竹演唱會定本月24日晚上6時,在新竹火車站廣場,邀請曹格、
戴佩妮、卓文萱、元若藍、戴愛玲、郭采潔等歌手到場;梅竹工
作會官方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meichuwork

2008-02-21/聯合報/C3/教育】

 

  看到了各式各樣有關梅竹的開幕報導,許多文章都著重於「殺蛙」、「吃餃」的趣味性,不過往往用君子之爭做結。這其實是有點矛盾的,畢竟,光是這兩種舉動就已經把十足的火藥味表現出來了。

  不過這篇新聞稿跟別的不太一樣,他寫的是:「清大校長陳文村與交大校長吳重雨都相信,這將是君子之爭。」我覺得這樣的寫法是比較不會讓結論跟文章衝突的方式。

  不過新聞稿常常讓我有種段落連接不順或是結尾突兀的感覺。這篇也一樣。好比第三段裡面提到的清華男排問題。本篇已經將問題提出,引起讀者的興趣,但卻沒有細說內幕。不過轉念一想,要是真的將內幕寫出,內容就過於冗長了。那,為何要提到這件事呢?

  至於結尾也一樣。忽然說出有演唱會的消息,再放個網址,就結束全篇,總覺得有種讓人措手不及。更何況演唱會的時間點算起來是在比賽之前,但是這篇的寫法卻將其放置於結尾,我覺得這也是個會讓人混淆的點。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新聞稿獨特的表達方式,只是試著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不過就算這些真的是「問題」,叫我寫我也沒辦法全面改善這些吧!(張詩敏)

 

 

梅竹爭霸 交大烤「青」蛙 清大吃「餃」子

更新日期:2008/02/21 09:39 【陳愛珠新竹報導】

   清、交大傳統文化梅竹賽即將展開,兩校學生已經拉開序幕戰。交大學生搶先在19日晚間烤青蛙肉「痛宰清大」;清大昨天回以「食交」餃子宴,象徵吃掉交大,雙方較勁意味濃厚。

   梅竹賽是清華、交大兩校的年度盛事,學生一手包辦所有賽事,去年因體育資優生問題停賽,讓都是校友的清大校長陳文村、交大校長吳重雨扼腕。在校友及師長努力期許下,今年順利舉辦,賽程從29日到3月2日,期間穿插多項「大四喜」造勢活動,歡慶梅竹40周年及復賽喜悅,並藉此拉近地方民眾距離。

   昨天開幕前記者會上,吳重雨回想第1屆賽事盛況,津津樂道說:「當時大家很瘋狂,有位同學擔任籃球隊長,每天練球練到好像是念籃球系,不是電子物理系。」這位同學畢業後,在電子大廠友訊上班,不斷捐款支持梅竹賽,領導能力也被培養出來。

   陳文村表示,他大三時梅竹賽第1次舉辦,距今已有40年,回想昔日校園生活,很多事可能忘記了,但梅竹賽始終忘不了。今年比賽期間,正好碰上台大研究所招生,很多選手要到台北考試無法參賽,非常可惜。

   為了突破交大5連霸的壓力,開幕活動上,清大啦啦隊不畏低溫,熱情演出,果然帶動會場熱鬧氣氛。由工科系主導的「火力班」班頭蔡清羽表示,今年外系學生反應非常熱烈,場邊口呼推陳出新,例如,「交大男籃真可憐,打到回家去種田;清大男籃真可怕,打得野狗叫阿嬤。」

   清大咄咄逼人,交大學生也不是省油的燈,已搶先在19日晚間舉辦校園大烤肉,用烤青蛙肉意喻痛宰清大,並大呼「青蛙將死」。

   新竹市副市長陳全桂昨天到場致意,建議兩校學生從比賽中為校爭取榮譽、學君子之爭,發揮「梅竹」精神,友誼永固、合作無間、克服困難。

 

我的觀點:

新聞的標題將清交兩所大學所舉辦的開幕活動中,「吃餃子」、「烤青蛙」的儀式,以括號的方式淺顯生動地表現要旨:盡力擊敗對方的決心,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力。在段落分配上,說明標題的意涵後,簡介梅竹賽的歷史,再轉述兩校校長在記者會的談話內容,最後以清交學生互相較勁的情境與新竹市副市長的致詞作結。

這篇新聞選材活潑,撰寫學生的造勢活動與校長的校園回憶,這些都是可以引起大眾注意,產生共鳴的話題。但整篇新聞顯得頭重腳輕,因為末段新竹副市長的致詞並未突出。末段內容在強調「梅竹」的運動精神,但卻無法與梅竹賽前的序幕活動作聯結,因此沒有達到作結的效果,這是我在此報導中看到的顯著缺陷。(張筠)

 

媒體與寫作報告

電機10  9561111 吳哲維

梅竹相關新聞

資料來源         Yahoo!奇摩新聞

 

盧彥勳胞兄領軍 梅竹網賽交大擊敗清大

Yahoo!奇摩 更新日期:2008/03/02 15:58

 

第四十屆梅竹賽於229日開打,一連三天在交通大學及清華大學舉行各式的比賽項目。交通大學網球代表隊陣中今年增添了台灣戰神盧彥勳國手的胞兄盧威儒,不但強化了交大網球隊的實力,也增加了今年梅竹網球賽的可看性。

 

梅竹網球賽於31日下午開打,交大網球場內湧進了將近500位的觀眾,雙方加油隊加油聲浪此起彼落,熱鬧非凡。

 

交大第一點派出盧威儒,迎戰清大的紀政德,盧威儒不愧是拿過大專乙組單打冠軍的好手,於整場比賽中掌握比賽的節奏,以6:2的比數為交大拿下關鍵的第一點勝利。

 

第二點雙打的比賽,清大派出林敬昇、林文傑,迎戰交大的陳又旭、顧旻峰,前四局雙方你來我往,好球連連,第五局後清大開始出現較多的非受迫性失誤,最後以1:6輸掉此點雙打。

 

第三點交大派出新鮮人周效瑜,迎戰清大的好手王昱築。王昱築不愧是清大的主力戰將,在清大已經0:2落後兩點的情況下,仍然挺住壓力,穩紮穩打,不斷的以長抽球壓制交大的周效瑜,最後以6:2的比數,為清大贏得第一點的勝利。

 

第四點清大派出陳明陽、鄭凱丞,交大派出的則是陳文鏡、徐正賢。一開賽交大就頻頻打出強力的回發球,加上幾個關鍵的高壓殺球得分,交大掌握全場的主控權,最後以6:0的比數為交大贏得第三點的勝利,也確定交大贏得第40屆梅竹賽網球項目的勝利。

 

第五點的單打雖然無關勝負,但是交大近況極佳的許堯勝,發揮的淋漓盡致,頻頻以角度刁鑽的底線抽球調動清大的李佳澤,讓全場交大的加油隊掌聲不斷,最後交大以6:1的比數贏得最後一點單打,為交大網球隊此次在第40屆梅竹賽中完美的表現畫下句點。

觀點:

        為什麼我會找這篇文章?因為這篇文章蠻特別的。清華電台報導不算的話,這是我觀察到國內媒體唯一報導梅竹賽「球賽」新聞了。大部份媒體報導僅僅在於開幕時的活動花絮。

 

        然而這樣又可以看出什麼呢?台灣對體育活動是不太熱衷的。媒體其實非常有趣,往往都是人氣帶著媒體方向而動。而這篇報導更可以凸顯。如果沒有盧彥勳在網壇闖出名聲的話,那麼我想也不會有這篇報導了。

 

        近年來尤其是網路媒體,對報導品質而言總是令我不敢恭維。以yahoo新聞來說,是在宿舍最簡易的閱讀新聞平台。有很多新聞在語法上就可以感受出記者隨興而寫,報導閱讀品質極差。以外國網球新聞為例,yahoo記者似乎不太關注外國動態,網球新聞上的世界選手排名,是假的。Yahoo在更新上往往是落後好幾個月的時間,以今天2008/3/4為例,網路上的排名表的更新日期是2007/12/11

 

    說了那麼多,我還是得強調,台灣環境對體育的不重視。清大就有很多例子了。我曾遇到過一位清大教網球的外聘老師,已經快到學期末了,課程用球不夠,學校也沒有補助發放下來。以我自己身為網球社社長來說,我對學校體育組支持學生體育活動的態度非常的不以為然。社團和有繳錢的校外會員列在場地優先同一等級不說,在網球場,卻可以發現實際上會員權利往往大於社團。我常常會想說,一個建在學校裡面的球場理應供應學生需求為優先,而不是校外人士。其他球類的問題也是屢見不顯。

 

        總而言之,還是希望台灣體育方面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能多重視對於體育相關的福利吧。

         梅竹賽新聞觀後感                    

                                       動機系 940735 劉侑宗

 

新聞標題: 盧彥勳胞兄領軍 梅竹網賽交大擊敗清大

 雅虎新聞 更新日期:2008/03/02 15:58

 

第四十屆梅竹賽於229開打,一連三天在交通大學及清華大學舉行各式的比賽項目。交通大學網球代表隊陣中今年增添了台灣戰神盧彥勳國手的胞兄盧威儒,不但強化了交大網球隊的實力,也增加了今年梅竹網球賽的可看性。

 

梅竹網球賽於31下午開打,交大網球場內湧進了將近500位的觀眾,雙方加油隊加油聲浪此起彼落,熱鬧非凡。

 

交大第一點派出盧威儒,迎戰清大的紀政德,盧威儒不愧是拿過大專乙組單打冠軍的好手,於整場比賽中掌握比賽的節奏,以6:2的比數為交大拿下關鍵的第一點勝利。

 

第二點雙打的比賽,清大派出林敬昇、林文傑,迎戰交大的陳又旭、顧旻峰,前四局雙方你來我往,好球連連,第五局後清大開始出現較多的非受迫性失誤,最後以1:6輸掉此點雙打。

 

第三點交大派出新鮮人周效瑜,迎戰清大的好手王昱筑。王昱筑不愧是清大的主力戰將,在清大已經0:2落後兩點的情況下,仍然挺住壓力,穩扎穩打,不斷的以長抽球壓制交大的周效瑜,最後以6:2的比數,為清大贏得第一點的勝利。

 

第四點清大派出陳明陽、鄭凱丞,交大派出的則是陳文鏡、徐正賢。一開賽交大就頻頻打出強力的回發球,加上幾個關鍵的高壓殺球得分,交大掌握全場的主控權,最後以6:0的比數為交大贏得第三點的勝利,也確定交大贏得第40屆梅竹賽網球項目的勝利。

 

第五點的單打雖然無關勝負,但是交大近況極佳的許堯勝,發揮的淋漓盡致,頻頻以角度刁鑽的底線抽球調動清大的李佳澤,讓全場交大的加油隊掌聲不斷,最後交大以6:1的比數贏得最後一點單打,為交大網球隊此次在第40屆梅竹賽中完美的表現畫下句點。

 

 

 

觀點:

  姑且不論盧彥勳是目前台灣男子網球中世界排名最高的選手,知名度和實力堅強就不用多說了,但是新聞標題不用他哥盧威儒的名字,反而稱之盧彥勳胞兄,這樣雖然會吸引較多的人氣來注意新聞,但是卻也讓人覺得模糊了焦點,畢竟這場比賽是清交兩校間的競賽,跟盧彥勳可以說一點關係都沒有,對在場上盡力表現的盧威儒及其他同學我覺得有失公平,但是或許這是新聞的宣傳手法吧,因為這樣下標題的話的確會增加人們點閱的欲望,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吧。今年還是沒贏真的很可惜,希望我畢業前能看到交大得亞軍。

 

 

 

 

梅竹排排戰 清華整頓交通

張詠茜 邱憶群 報導

 

女子排球正式賽於今天下午六點在清大新體育館開打。最後由清大女排連勝三局,搶下梅竹最後一場比賽的勝利。交大校長吳重雨觀戰後接受採訪時笑著表示,輸贏在其次,清交兩校學生能在參與梅竹賽的過程中學到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女排開打之際雙方失誤頻傳,比數屢次拉鋸,但在清大選手穩住陣腳後逐步領先,在第一局以二十五:十三贏得先機。第二局清大掌握比賽節奏,以二十五:十二再得一勝。領先兩局後,清大第三局一路平穩拿分,在短時間內拉大比數差距,交大力挽狂瀾未果,最終清大以二十五:八的差距獲勝。

 清大女排隊長,化工○八蔣紹言說,雖然梅竹賽總積分已無法追上交大,她們還是抱著把比賽打好的心態,希望能把寒訓的苦練成果好好發揮。清大教練林其鈺則於賽後表示,選手今天的表現不錯,都有達一定的水準。

 

心得

我覺得這篇報導的標題下得很有趣,梅竹「排排戰」一句,將排球賽激烈緊湊的戰況和清交學生們並肩參與梅竹賽的情景相結合,饒富趣味。後一句清華「整頓」交通,將交通大學的「交通」兩字比擬成我們平常用來描述路上行人行車狀況的「交通」,並且用「整頓」兩字來形容清大比賽勝交大的結果,相當生動!不過不曉得是否因這篇報導是以宣布戰果為主,第二段對於兩方的戰況描述得並不生動,只大略提一下清交兩方分數的差距而已,令人無法清楚感受到排球賽戰況的激烈。

9541072  彭俞蓉

  首先,這篇文章的標題運用了諧音,一方面提高讀者看見標題時對內文的興趣,一方面也巧妙的運用諧音透露了清大女排的勝利與得意。第一段引述交大校長的採訪對話,採取客觀而理性的立場,未偏頗任一學校。第二段內容則是對於比賽內容的紀錄,其中詳細的寫出各局比數,然而我認為閱讀者所較為興趣的,應該是比賽過程的情況,例如精彩片段、或者球員情況,而相對於文字的形容與敘述,數據卻顯得較為疏離感。最末段以女排隊長及教練的發言為結,然而我認為若是能夠再增添更多部份關於筆者的評論與觀點或許能使通篇報導更吸引人。(林慧秋)

 

 

媒體與寫作0229作業

梅竹賽新聞觀點

9561172 電機10 李柏南

 

北京清大交換生:梅竹賽好震撼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08/03/03 聯合報】

「我沒見過這麼High的體育競賽!」北京清華大學材料系學生孟凡玲這學期在新竹清大當交換學生,正逢清華與交大「梅竹賽」,「像震撼教育一樣」,她還抽到開幕式最大獎PS3遊戲機,「真是難得的台灣經驗」。

清華與交大梅竹賽今年邁入第40年,孟凡玲與大陸學子,從「祭梅」、誓師到開幕、球賽,全都參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她說,大陸沒有類似的大型校際活動,頂多是北大與北京清華的足球賽、籃球賽,「通常成績在網路公布了,大家才知道」,當然也錯過現場加油的機會。

今年開幕典禮循例辦開幕抽獎,最大獎是PS3遊戲機,大陸交換學生僅孟凡玲和工科系的向梅到場,典禮結束,原本同學說「抽不到啦,走了吧!」她堅持到最後。

她說,校長陳文村抽最後大獎,連抽兩名工科系學生都不在場,她告訴向梅說,「沒準下一個是妳」,結果校長抽出材料系,向梅反向她說「妳很有希望喔!」當校長念出學號第一個字X,她當場呆住了,「竟然會是我」。

PS3重量不輕,同學幫她帶回宿舍時,開玩笑說,「先放到男生宿舍給大家玩吧」。

孟凡玲說,梅竹賽非常有特色,可以凝聚兩校師生感情,也是良性競爭,回大陸她會將梅竹訊息傳遞出去,「希望北京清華與北大也有大型校際競賽」。

引用自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4240519.shtml

 

評析:

 

 梅竹賽這幾天,除了看了好幾場比賽還有閉幕式之外,也留意了國內各大媒體對於梅竹賽的報導,在去年停賽之後今年再度復辦,且適逢四十週年,格外受到媒體關注。然而仔細看過每一篇報導之後,卻感到可惜,因為每一篇的撰寫結構與內容幾乎都大同小異,著重在開幕與比賽項目,不免俗地簡介梅竹賽的簡史,而以一個清華大學學生的觀點來看,這些報導難免少了些生動,也缺乏動態感。

 而這篇報導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幕後花絮報導,在一篇篇狀似新聞稿的梅竹新聞中,令人忍不住點開來詳加閱讀,有點類似清華電台所報導的梅竹花絮。從這篇小小的報導之中,我看到了許多的獨特之處,例如:交換學生的觀點、開幕式抽獎的插曲,從文裡行間,我彷彿也感受到了孟同學抽到大獎時的驚喜感,也對於梅竹賽又多了一點驕傲。(李柏南)

                    媒體與寫作作業            931140林潔玉

[新聞標題]「桌」對廝殺  清大先馳得點

[採訪時間]2008/2/29

[採訪記者]黃姵文  李孟娟

[撰稿記者]李孟娟

[審稿記者]黃姵文  李幸華  曹馥年

[本台消息]

   「雖然今年打得比較保守,但憑著紮實的練習,再加上選手的表現維持一定的水準,我對清大獲得勝利很有信心。」清大桌球隊教練吳德成在中場休息時說。                                                  

    睽違兩年的桌球正式賽於清大新體育館舉行,比賽採七點賽制。第一點由清

大高炫揮對上交大謝景融,第一局清大以五比十一落後,但後來連勝三局,率

先為清大拿下第一點。高炫揮表示,第一局的成敗通常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對他而言,第一局通常用來摸清對方球路,以換得接下來三局的勝利。                                                                            

    第二點清大陳柏旭與交大邱嗣儒實力相當,雙方比數呈現拉鋸戰。最後陳柏

旭以十六比十四驚險拿下第三局,為清大再奪一點。                                                                             

    第三點清大男雙再接再厲,取得第三勝。關鍵的第四點,由三年前曾代表交

大出戰的梅竹老將徐國輝迎戰清大剛贏得大專盃女桌冠軍的辛璧宇。辛璧宇連

下三局,在清大火力班大喊「女中豪傑」加油聲中結束比賽。最後清大桌球以

四比○為清大搶下梅竹正式賽第一點。

   交大隊長紀益吉指出,事先就已知道清大整體實力較好,交大在耐力、肌力

等方面的訓練也有待加強的地方。希望藉由這場比賽修正自己,期待來年有個

好成績。

 

 

 

個人觀點:

    在新聞標題方面,用了諧音方式來陳述比賽結果及內容(例如看標題就知道是有關桌球比賽),是很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我們時常看到新聞報導運用諧音方式來下標題,我想這應該是新聞報導常運用的一種寫作技巧。

    而這篇報導一開始先引述了一段教練的話作為引言,再來陳述比賽過程,最後再以交大隊長所表示的話做結語,我覺得是滿棒的一篇報導。因為這樣會增加整篇報導的豐富性;相反的,有些簡短的報導通常只有陳述比賽過程及結果,然而光是看到那種新聞報導,我通常都只是翻閱一下得知結果而已,並不會讓我有繼續想看下去的衝動。而且這篇報導不僅只有陳述贏家的觀點,他也擷取了輸方對於比賽結果的看法,使整篇報導呈現了一體兩面,這與新聞報導所強調的雙方兼顧、客觀中立的立場相符。

    總而言之,我是喜歡這篇的報導方式的。

931245 外語08  黃于庭

中時晚報 2008.02.29  
清交大梅竹賽今起開打 兩校誓言奪冠
彭清仁 報導

    清大交大梅竹賽,堪稱是國內大學校際對抗賽中,最具傳統、歷史最悠久的比賽,今年邁入第四十年;去年由於兩校對選手的認定差距,在雙方都不願讓步的情況下而停賽,今年恢復比賽,今天起一連三天的對抗賽和表演賽,讓兩校學生都為之瘋狂,兩校都誓言要拿下總冠軍。

     清交大梅竹賽,對兩校學生而言,幾乎是大學生涯當中最重要的比賽,學生對梅竹賽的戰績或是規則,可說是斤斤計較,為了拿下總冠軍,不少選手在過年前就已提早到校集訓,希望能夠為校爭光,而兩校的梅竹籌委會,從二月初開始就展開各項的造勢活動,交大甚至舉辦夜烤青蛙卡拉OK活動,而清大則是舉辦吃餃子,破竹活動,因為梅竹賽中,梅是紀念清大前校長梅貽琦,竹則是紀念交大前校長凌竹銘,交大生戲稱清大生是青蛙,當然清大生也不甘示弱,戲稱交大生是餃子或是竹子。

    而追溯梅竹賽命名之初,兩校都同意以梅竹來紀念兩校的校長,但光是梅竹賽還是竹梅賽,當初也引起兩校的爭議,最後決定丟銅板來決定,才定出梅竹賽的沿革和歷史。清交大梅竹賽也希望兩校的對抗賽,能夠和牛津、劍橋的划船比賽相比美,梅竹賽從民國五十八年首度開賽,至今已邁入第四十年,而兩校對抗的戰績,近年則是交大稍佔上風,不過近年來梅竹賽的傳統校際對抗賽,也逐漸的走出校園溶入社區,也有更多的新竹市民加入這項傳統的校際對抗賽和表演賽。

 

評論:

        我認為新聞報導最重要的就是提供讀者資訊,使讀者更了解事件。相較於其他幾家主流大報的報導,就我的觀點而言,此篇給予的資訊相對不足,且最後結語處,亦有未經查證即報導之嫌,可能使讀者閱讀完此報導後,還是不夠了解今年的梅竹賽有什麼特色。

據我所知,學校若舉辦大型活動,皆會統一發給媒體新聞稿,使媒體有完善的背景資訊。雖然此篇報導也提供了梅竹賽的歷史等資訊,但整理不夠完善。一、對於造勢活動僅一筆帶過,有些可惜。其實學生活動中,年輕學子的創意巧思是很值得報導的,這篇報導雖報導交大烤青蛙與清大吃餃子,卻解釋不夠清楚,要是我不是清大學生,可能無法了解這些活動的用意:為什麼希望打敗交大要吃餃子?為什麼交大學生要烤青蛙?若能多些解釋,不僅增進讀者的了解,也可增添報導趣味性。二、在報導的本文後段,為補充前段活動的用意,加入段落:因為梅竹賽中,梅是紀念清大前校長梅貽琦,竹則是紀念交大前校長凌竹銘,交大生戲稱清大生是青蛙,當然清大生也不甘示弱,戲稱交大生是餃子或是竹子。」此段前後沒有關聯性,梅紀念梅校長,竹紀念凌校長,又和交大學生戲稱清大生是青蛙有何關聯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媒體與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