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諾獎得主曾被諷“蠢到不該學科學”_圖1-1

格登獲得諾貝爾獎後在倫敦出席記者招待會
 
 

 
 摘自美國中文綱
 
英國人約翰·格登剛剛因細胞研究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醫學獎。不過,英國《每日電訊報》8日爆料稱,格登在求學期間,曾被老師稱為“笨得完全不應該學習自然科學”。
 
  中學老師嘲諷
 
  《每日電訊報》報道稱,15歲時,在英國著名的貴族中學伊頓公學上學的格登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生物學的成績在同年級的250名學生中排名墊底,其他自然科學類學科的成績也都處於下游。
 
  然而,64年以後,格登卻憑藉在細胞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贏得了諾貝爾獎。獲悉自己得獎的消息後,格登透露說,當年伊頓公學的成績單如今還放在他任職的康橋大學下屬格登研究所辦公桌上。
 
  格登說,這張成績單是他唯一裝在框內擺放起來的東西,因為這讓他想起一名中學老師對他的嘲諷,宣稱他如果在大學選擇自然科學專業,將“完全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做法”。
 
  據格登介紹,這名老師名叫加德姆,其實並不是一名真正的老師,而是一個博物館館長,被校方雇用用來教那些成績最差的學生。 “他當時知道我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時候,嘲笑我說‘這是個非常荒唐的想法,因為你不可能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任何成績。 ’”
 
  格登說,辦公桌上的成績單,讓他在“遭遇經常發生的類似實驗失敗的問題時,會想到自己或許還做的不夠好,那個老師說的或許有道理。 ”
 
  希望分享諾獎
 
  格登還透露說,在收到伊頓公學的那份成績單後,他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古典文學方面,隨後獲得了在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學習的機會。不過,出於一些原因,格登入學後將專業換成了動物學。
 
  直到在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時候,格登才發表了一篇在基因學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研究論文,首次指出細胞的特化機能可以逆轉。這一認定挑戰生物學界先前所持有的“信條”,即對應于特定生物機能的特化細胞發育過程不可逆。
 
  直到10年以後,格登提出的這個觀點才得到普遍接受。而這個觀點最終直接引領英國胚胎學家伊恩·威爾穆特在1996年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羊“多利”。
 
  格登表示,如果威爾穆特能夠與他一起獲得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將是一個更好的結果”。
 
  以為是玩笑
 
  格登介紹說,自己最先得知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還是來自一家義大利媒體打來的電話,當時是8日早晨7時30分左右,他身在實驗室,電話另一頭要他談談自己的反應。不過,格登認為他們的消息並不一定準確。
 
  一個小時以後,格登接到了來自瑞典文學院的電話,告訴他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一開始,格登依然懷疑是朋友或同事故意假裝瑞典口音,跟他開了一個玩笑,直到最後確認獲獎的消息。
 
  格登將和另一名獲獎者日本人山中伸彌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4萬美元)獎金。對於這筆獎金,格登表示自己可能將獎金撥給他此前設立的一個基金,用於資助一些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媒體與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