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感動瞬間 講座暨徵文頒獎典禮

講題:文學中的感情

時間 37 10:00~12:00

地點 清華大學風三國際事務學生活動中心

主講 夏祖焯

 

文字記錄 殷紫沂

攝影紀錄 許芷瑄 陳維御

 

 

 

 

 

 

 

文學中的感情

        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曾說︰「做為一個知識份子,我這生有三件事情支持我︰『知識的追求、感情的渴望、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節制的同情心』」這同時也是夏祖焯老師生命體會當中最有感觸的三件事。

        身為文學家林海音之子,從小夏祖焯在文學薰陶的環境下長大,老師雖然求學階段走入不同的領域,但最後還是投身他最愛的文學工作。這些生命歷程,也不斷讓他體會文學中的感情,與感情中的文學。

        他認為凡是有情有義的人,在生命的歷程中,一定會有許多機會和自己身邊產生感情的碰撞。即使是僅與自己擦身而過,甚或或是陌生人。老師國中時,一位大他五歲的鄰人哥哥曾經助他化險為夷,解決了他的困難,雖然他們並不熟識,老師一直對他的恩情牽掛不已,在美拿到博士學位之後,想找那位鄰人致謝,卻發現他已過世了。

        夏祖焯認為人生有感情有理性,但文學一定是感性為重。著名的哲學家卡繆和沙特,卡繆小沙特八歲,卻比沙特早拿到諾貝爾文學獎,沙特發表很多論文以及偉大的理論,而卡繆發表的是動人的作品。文字是獨立的藝術,並不一定要載道。海明威說︰「我每寫完一本小說,就覺得人生到了盡頭,因為沒有明天。」這種文學中的悲劇性、戲劇性,即是最動人的藝術。

        動人的照片,描寫了盡在不言中的感情故事。夏老師分享了兩個具有畫面的故事:有個和父親相依為命、正值青春期的男孩,意外發現和自己感情最好、最依賴的父親,竟然是同性戀,鏡頭裡父親拍著兒子的肩膀,兩人相對無語的背影,訴說著深沈的故事;二次大戰時的集中營,有個女孩很清楚自己即將要告別他所深愛的世間,在進到毒氣室等待死亡時刻之前,她在牆壁上畫了一隻蝴蝶,她想像自己將要像蝴蝶一樣,飛離這醜陃的人世,飛向自由。這幅畫面,也是令人動容。

        除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還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那就是人與敵人的感情。「宮本武藏」描述了當時最強的武士宮本武藏和他最強的對手佐佐木小次郎的決鬥歷程,在最後決鬥中,宮本戰勝了小次郎,讓小次郎死在自己的劍下,一直壓抑自己感情的宮本武藏,卻在回程的船上,為自己最愛的對手悲慟流淚。

        感性才是文學最重要的因素,如朱自清的背影,或許文字不夠完美,但大家都同意那是一篇好文章,因為它感人。感人的作品通常是貼近日常生活、文字不要過於深奧隱晦,但可以善用隱喻,在字裡行間表達最單純、最動人、最真摯的一面,就是文學中的感情。

 

 

頒獎典禮

 

 

 

楊晉琦老師

        本次作品的主題,我們將之分為幾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已經傾頹的建築,人與其他生命體。可以感動人的,主要是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評審從每一類當中,嘗試各找出一篇典範。許多作品中都涉及生與死,另一種是生離,因此生死離別正是人間最令人動容的感情。

陳千惠老師

        本次徵文增加特別獎兩名。其中一位是因得紅斑性狼瘡無法升學的廖子嫻,她克服了身體的不適,勇敢的投稿,讓我們為她的努力相當感動;另一位獲獎朋友是石廷宇,由於此次評審標準是以文為主,他的作品雖無法進入決賽,但他的照片非常動人出色,贏得評審一致贊賞,因此頒給他特別獎。

 

 

 

 

 

 

 

特別來賓

        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李承翰先生偶然見到「感動,瞬間」的徵文海報,因此接觸了生命故事館部落格。一張水塔的照片,一篇文章,勾起了他藏在內心深處的記憶,從小在礦坑長大的他,回憶父親和故鄉,也有著難以忘懷的故事。他說:「生命故事館碰觸到我內心深處的記憶與感動。」正好在工研院從事「tagala」計畫的他,將會與清華大學生命故事館進一步合作,讓更多感人的故事結合科技重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媒體與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