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組員羅麗如、林玉珊、吳佩寰、佘研寧、 劉建邦

 

松林少年的追尋---心得感想

肯定自己

我們常受到社會一般價值觀左右,自我限制而不自知,或是察覺仍不敢打破。透過作者的迷惘掙扎、自我追尋終至豁然開朗,使讀者獲得了對生命全新的看法。太在乎外人的評價,即便自己認為對的、適合自己的事仍放棄追尋。追尋夢想的道路本已充滿困難,如果百般顧忌而不去開始,那麼找到自己的真理的那一天,將永遠不會到來。(麗如) 

年少的湯姆和現今的青少年(如同我自己)一樣,面臨了社會給予的包袱,家長的諄諄叮嚀,滿心期盼他能夠收心,不要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並不斷地提醒現實的殘酷。很慶幸湯姆布朗最後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並選擇分享經驗給大家,讀完這本書後我自問:是否該出發尋找自己了呢?(佩寰)

天人合一‧和諧共處

作者與大地之母的親近讓人羨慕,也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真、善、美。身處都市,現代科技逐漸隔絕人類與自然,加上生活的步調太快,以至於匆忙的我們只選擇性傾聽或注意身旁的一切,不知不覺「習慣錯過」。我們應該效法作者參與生命,熱愛生命的行為,仔細觀察,用心感受周遭的人事物,以及與大自然做心靈交流;因為,人類和大自然原來是一體的。(玉珊)

湯姆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類似於老莊的以無為本,寂然自無是天地萬物之本,超越語默的境界,方能感受到所有,無就涵蓋了所有,一般人總是被困在字面表意當中,無法放寬心胸,使感受之路窒礙難行。湯姆丟棄了文明社會的所有,他沒有語言、金錢、名聲,甚至衣物這些外來的束縛,但他用心體會到了四季更迭,景物變遷的自然之美,與天地萬物合一,他看似什麼都沒有,其實他擁有了所有。(研寧)

這本書雖然都是零散的一篇篇,不過它不僅是說明「天人合一」的境界,比起所有同主題書籍更特別的,是它透露了「天人合一」的how to。(建邦)

感恩與學習

從學習中了解了這個「全體」。而且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讀來一點並不會覺得遙遠感。讀完後,感覺就被洗滌了一次,那種感覺有點像蛻皮,但是不那麼痛苦、不那麼需要奮力,你並不是就變另一個人了,但是一次又一次,更清明更輕爽,「洗滌」,應該就是回復到原來的面貌了。(建邦)

春夏秋冬之於他有更深層的意義,因為他曾獨自體驗過,四季對他來說是大地所給的愛。人類與地球的關係陷入沉睡,人們每天汲汲營營庸庸碌碌,錯過身邊90%的事物卻仍究抱怨時間不夠用,努力將自己與自然隔絕,忘記了大自然正是孕育所有生命的起源,我們都忘了如何感恩。(佩寰)

謬誤與批判

我們也不是完全認同書中的一些看法。作者有很多和「萬物皆平等」這個觀念相矛盾的地方,例如;他將野狗形容為壞藥靈,甚至打算在野狗獵捕浣熊或鹿的時候,出面將他們擊退。但是野狗追捕獵物不也是大自然運作的一部分?他擴大了本身對自然的想像,將所有事物區分成美好和不祥,雖然大部份是出自於一般人難以辦到的,趨近於靈性的、直覺的能力,但仍難擺脫人類的微妙傲慢。在「追尋」一章中,他提到「我減少動物族群中的弱者,使強者繼續生存,得以生育或或演化出更健壯的動物,並非強弱不分地獵殺……我不僅需求,我也給予。我給動物族群一個更健壯的未來。」對於這點我們提出質疑。其實動物不管強弱,都有其繼續生存的價值,因為我們無法得知未來地球的變動,這才是生物多樣性的真諦。

 

post by Leo Hu on 28.04.2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媒體與社會 的頭像
    媒體與社會

    媒體、社會、寫作

    媒體與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