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08.06.06(五)
題目: 我的旅行寫作夢
演講者: 黃素琴 女士
投影片下載 http://oz.nthu.edu.tw/~u930109/write/travel.ppt
主題:我的旅行寫作夢
主講人:黃素琴 女士
主持人:陳千惠 老師
時間:2008年6月6日 am.10:00~12:00
地點:清華大學教育館 312
文字紀錄:曹馥年
攝影紀錄: 張筠
「對我而言,旅行是難得的休息,繪畫是我的興趣,帶著心愛的畫筆去旅行,則是我的習慣。」除了工研院研究員,黃素琴還身兼「作家」一職,但她的寫作工具並非筆墨,而是畫筆與顏料。走過十幾個國家,開過畫展,出了兩本作品集,戲稱自己為「不務正業的旅行繪畫工作者」的黃素琴,談到自己的繪畫歷程與旅行見聞,臉上總帶著滿滿的笑意。
黃素琴最初旅行的動機,是為了看看不同的風景,西班牙雖不是她旅行經驗的起點,卻是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國家。「每個地方似乎都有一個讓我難忘的故事,加上當地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雖然只有短短幾天,卻使我回來之後忍不住對許多人分享這段旅途。」到了後來,黃素琴分享的對象,不只是週遭的親朋好友,還有社會人士與學生。這次的「我的旅行寫作夢」講座,她也從西班牙的風土民情開始,講述自己的旅行寫作人生。
西班牙兩大都市巴塞隆納與馬德里都讓黃素琴印象深刻。在黃素琴口中的巴塞隆納,是座讓藝術家盡情揮灑的城市。在巴塞隆納,她把重點放在西班牙建築鬼才高第的作品,除了堪稱高第畢生代表作的聖家堂(Templo Expiatorio de la Sagrada Familia),將大自然與建築完美融合的奎爾公園(Park Guell)與具自然主義風格的米拉公寓(Casa Milà)都讓黃素琴一一拿起畫筆作紀錄。但在描繪米拉公寓時,她發現想細緻畫出建築外觀不但困難,而且沒有什麼意義,因此她轉而捕捉建築線條的趣味,完成一幅寫意筆法的作品。巴塞隆納的都市一角常蘊含著有趣的傳說或故事 例如喝過加納雷塔斯泉的旅行者,未來就有機會重遊巴塞隆納,為這座城市添了一分浪漫的想像。黃素琴嘆道,新竹固然也有東門城等顯著的地標,但也應為自己的城市塑造一些故事。
馬德里宛若熱帶雨林溫室的舊火車站讓人驚歎,黃素琴也在有「金三角」稱的普拉多美術館(Prado)、提森‧波尼米薩博物館(Thyssen)和國立索菲亞王妃藝術中心(Sofia)親眼見到了畢卡索等藝術家的畫作真跡。
除了都市,黃素琴也遊覽了古城。塞哥維亞(Segovia)Alcazer城堡的週遭景色極美,黃素琴說,繪畫不一定要用筆,心中的印象也能是一幅畫。一天她一個人帶著畫具走在艾維拉(Avila),想畫十一世紀的古老城牆,一旁叫囂的青少年讓她無法安心作畫,最後她只好走到聖德雷莎修道院,緊挨著聖德雷莎修女塑像,才完成作品。托雷多(Toledo)有許多蜿蜒小巷,不少驚喜隱藏其間,「其實迷路也不是件壞事。」哥多華(Cordoba)的行道樹是結實纍纍的橘子樹,La Alpujarra地區則開滿杏仁果花。她循著舒潔面紙上的一張圖與幾行字來到Cosuegra,盡情畫下藍天之下的風車陣,也在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角落的白色村莊與狗對話。她發現塞維亞(Sevilla)的黃金塔(torre del oro)已不像以往一般燦亮耀眼,她就自己加上幾筆金黃。「我喜歡西班牙的陽光,還有這裡奔放快樂的人群,我想融入這種氛圍,既然黃金塔上沒有金黃色,我就自己加。」黃素琴說:「我加得很開心。」
在台灣,可能要到高海拔地區才能感受到山水的壯闊,但在國外,有時行駛在公路上就可見到兩側的大山大水。「在這樣的山水之下作畫很幸福。」黃素琴最初醉心於國家公園的景緻,後來也漸漸走進都市,以及造訪文化遺產。她曾以健行、機車與開車等方式旅行,也發現國外的風景與台灣的田園風光有某些相合之處。她在台南發現了與法國相似的油菜花田,面積雖不那麼廣袤,但在她的筆下成了一望無際的遍野黃花。「不同的時間地點,也會有類似的風景,但兩者之間又有些許不同的味道。」
走過山水與城鄉,黃素琴喜歡到當地市場裡體驗當地人的生活,觀察市場裡的民生面貌。她認為旅行不一定要有特殊目的,見到好風景時,隨時停下腳步塗塗畫畫也可以。
由於工作繁忙,黃素琴大都只能選在農曆年前後出國,她習慣早起出門畫畫,歐洲冬日氣溫嚴寒,有一次她畫著畫著,竟發現畫筆與顏料都凍結成冰,最後她並沒有把那幅畫畫完,留做一個有趣的回憶。她說,自己平日的工作壓力較大,因此她特別珍惜旅行時擁有的行動與心靈的自由。她也會帶回一些紀念品,並將其入畫,她覺得這些紀念品都包裹著旅行的回憶。
讓黃素琴感動的不只是風景,還有溫暖的人情。熱心介紹羊隻給她與同行友人認識的老先生,答應為她在餐廳辦畫展的法國旅館老闆娘,從美國到法國奮鬥的夫妻、、請她們吃現採櫻桃的「櫻桃阿伯」、聽完「月亮代表我的心」後熱淚盈眶的「種菜阿伯」,那種人與人之間接觸時毫無防備的、敞開心胸的互動,都讓黃素琴相當感動,縱使不一定能了解對方的語言,但仍能心靈相通。「人與人的相遇,就像路邊的野花一樣平凡而美麗。」
目前黃素琴已出版《漫遊陽光西班牙》、《法蘭西時光》兩本書,但她覺得出書不但要長期的醞釀,還要考量有沒有市場。在時間不足的狀況下,她透過寫部落格的方式,零碎紀錄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互動。對黃素琴而言,畫筆與顏料是她寫生、寫作與編撰想法的道具。只要在旅行時以細微的心思觀察週遭事物,必然會發現不少讓人驚奇的事情或很棒的人物。旅行也是一種放空與重新整理的過程,進而激發出更美好的夢想。黃素琴認為,旅行的延續,是夢想與發現的啟程。
Q&A
Q1:「如何在工研院忙碌的工作中與旅行間取得平衡?」
由於工作繁忙,其實黃素琴的旅行機會不多,作畫的時間也有限,有時在短短的時間內也沒辦法作相當完善的旅行規劃。她認為行前應把握、利用有限的時間盡量準備,她也會發揮旅行後續的無限價值。
Q2:「在旅行中未完成的畫,回國後會繼續把它完成嗎?最初作畫時的感覺會不會消失?」
由於時間的關係,黃素琴有不少未完成的畫,但當時的感覺在她心中依舊印象鮮明。先前的畫展,她把不少草稿、未完成的作品及完稿作了整理,部分畫作會繼續完成,但大多數仍選擇擱置。
Q3:「是否考慮改行全職畫家?又假如想把這份業餘工作轉為全職,還得作哪些努力?」
黃素琴明言,她並不會考慮作一位全職畫家,因為這麼一來,這份職業恐會變質。就現實面而言,畫家的收入不一定能維持生活所需,賣畫固然可以賺錢,但背後的行銷機制與手法是一門學問,並非她能力所及。黃素琴說,她喜歡目前的工作,也會從中得到成就感,只是她的興趣多元,旅行與繪畫都是她的喜歡的事情,她會用空閒的時間從事這些興趣,但不考慮轉行。
在能力的加強方面,她舉《我的心遺留在愛琴海》一書的作者Justin為例,他從科技新貴轉行旅行攝影作家之後,不但去考了相關證照,也花了不少心思做旅行行程上的規劃。黃素琴不清楚大眾受旅行攝影或旅行繪畫吸引的原因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有市場,且一旦決定出書,她便得思考這趟旅行塑造了什麼議題,並從這個議題加以延伸。且想要在繪畫市場中達到一定地位,需要長時間加以醞釀,也要有經紀人或經紀公司的支持,要是缺少支持,旅行會變得很有壓力,無法享受旅行之外,還得為了經濟收益考量,以讀者想要的東西為出發點創作,這種生活並不會快樂。
Q4:「在旅行前花多少時間準備該地的相關資料與了解其歷史文化背景?是否有語言不通的問題?該如何克服?」
閱讀這些背景資料是黃素琴平日的興趣,故對欲前往的城市都已有一定了解。要是行前唸不完,就將資料影印帶著走。她認為,這些準備並不是等到旅行之前才開始,平時就應醞釀。回來之後,她也會看更多的書,這讓她感覺好像又再旅行了一次。
在大都市,只要會基礎英文,溝通並不難,但在居民不一定會講英語的鄉村,可能就要以比手畫腳來溝通。黃素琴認為,旅行時英文未必會進步,進步的反倒是演技。
Q5:「何時開始學習繪畫?又因何種機緣開始帶著畫筆旅行?」
繪畫一直是黃素琴的興趣,開始學畫的確切時間,她已不復記憶,只記得十幾年前曾在畫室學了兩年多,也在工研院帶國畫、西畫社,不過到了最後成了跑腿角色。
就像孩子們常會帶著心愛的玩具、玩偶去旅行一樣,黃秀琴也習慣帶著自己喜愛的畫筆去旅行,繪畫是她旅行的一部分,她並不刻意強調,但在分享自己的旅行記事之後,就被認定為從事「旅行繪畫」。
Q6:「不好的旅遊經驗?」
由於工作的關係,黃素琴較難運用自己的時間。她在旅途中碰過變態,也曾經迷路。她表示,一個女生去旅行時要考量自身安全,盡量選擇安全的地方旅行,或找同伴同行。由於安全考量,歐洲未開發的地區,黃素琴都沒有去過。
Q7:「有沒有碰過種族歧視?」
在西南法的一間旅館,旅館女侍看到她們這群東方面孔的旅客,就刻意刁難,推說沒有房間。在土耳其、尼泊爾等地,也有不少男子想搭上在她們刻板印象中經濟能力較佳、較好騙的東方女性,產生不少感情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