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2008-05 天下雜誌 384期 作者:編輯部
 
很多人對張忠謀的認識是在他成功後,擔任德州儀器副總裁、工研院院長、創辦台積電。但對於他成功前的少年人生,卻知之甚少。十八歲以前的張忠謀,跟著父母,持續搬家,坐在露天大卡車裡拉著綁貨的繩子一路顛簸,躲避戰火。
 
但他日後回憶起,卻覺得無論近年的旅遊如何舒適與奢侈,最令他懷念的還從上海到重慶的跋涉。大時代的動盪讓年輕時的他刻苦自律;而十八歲即赴美國求學的他,則在哈佛接收了世界的能量。 他在自傳裡寫道:「十八歲去美國前,父母是我的天地,之後我凡事只能倚賴自己。」因為青年時特殊的生命經歷,他知道青年的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性。

不久前他在新生入學典禮向上千名學生演講,當時他把牛頓的一句話送給學生,「如果我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知道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每個當下的努力;他說這世代要先打破迷思,因為進了一個好的大學不等於鐵飯票,以後成功的機率也不一定比別人高。競爭邏輯在改變,但不變的是持續的努力。

大學生如何透過這位巨人的肩膀學習,以下他的演講應該會給許多青少年啟發。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2852&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媒體與社會 的頭像
    媒體與社會

    媒體、社會、寫作

    媒體與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